有一位鱼友评论道,我家六瓦的水泵都能吸住吸死三四厘米的兰寿苗,你这个孔雀鱼苗还不是都得吸进去?
还有一些鱼友问到了,孔雀鱼苗都在水面游动是不是缺氧了或者患病了呢?
体质决定一切,其他的问题都是多余的,无力游动和到水面摄食,它能是一个状态吗?
我们要讨论孔雀鱼苗到水面游动或者能否被水泵吸附这两个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小鱼苗的体质。
一般的孔雀鱼苗是不应该经常聚集在鱼缸水面的,除非是它们和鱼主人建立了信任关系,看到主人的到来急于等着摄食,但是即使如此,当我们离开鱼缸一段距离远观的时候,它们也应该是立刻四处游动的。
这里面会牵扯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鱼缸里没有大鱼,小鱼苗是单独饲养的,如果是和大鱼混养在一起,小鱼苗当然会害怕了,因此就会找地方躲藏,如果栽种有竹节草之类的,小鱼苗就会经常待在水面的竹节草丛里。
如果是单独饲养的小鱼苗,必定是随意四处游动的,这就要看它们的体质问题了。
因为有些小鱼苗会是天生的残疾,这样的鱼苗想要下到水底会很吃力,它们也比较喜欢待在鱼缸水面,这个我们通过它的游姿是很容易发现的,肯定是游姿不端正。
还有一点那就是饲养密度过大,小鱼苗患病或者缺氧了,最怕的,就是一群小鱼苗聚集在某个鱼缸角落里,好像在那里开会,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死鱼的概率会很高的。
为什么我的鱼缸里,刚出生的小鱼苗不会被水泵给吸走?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能算是个什么问题的,我们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第一点就是,我的大鱼全部都是自然繁殖,没有任何的新水刺激,它们不可能早产或者体质衰弱,这一点很重要。
因此它们产出来的小鱼苗,生下就会直接起水游动,很快就钻到竹节草丛里了,有了水草的阻挡和依托,它们怎么可能被水泵给吸附呢?本身我的水泵功率也不是很大,水流也很小。
第二点就是,因为大小鱼混养在一起,小鱼苗急需寻找庇护所
这也是因为竹节草比较茂密的原因,如此茂密的竹节草,成年的孔雀鱼在里面钻来钻去很费劲,因此它们除了摄食以外,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在水体的中下部位活动,而小鱼苗被逼迫的只能待在水面。
再者就是,水位高度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水位越低、饲养密度越大,小鱼苗被水泵抽取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因此还需要我定期的把小鱼苗不断隔离,否则的话,越来越多的小鱼苗不断长大,再出生的小鱼苗就比较危险了。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在裸缸里饲养,它们又会是个什么结局呢?那就可想而知了。
只要被大鱼追的到处跑,就有可能在慌乱中被水泵给吸附了。
当然了,如此多的孔雀鱼苗饲养在一起,偶尔有一两条体质差的牺牲掉,那么在所难免,这个问题在采取这种方法饲养之前,就应该想到这个问题,不过我看到我的鸿运当头孔雀鱼,出生的一些残疾鱼苗,也都顽强的活了下来,这又说明是什么问题呢?
残疾不等于体质差,它们自己也会很好的躲避大鱼的追击以及水泵的水流。
体弱的本来就该淘汰,这是必须的,继续饲养就是整缸的隐患
这让我突然间想起了我在七彩鱼房参观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
七彩小鱼苗在大鱼身上大约能够待个五六天,然后就会被迫分缸了,分缸之后鱼房老板投喂孵化的丰年虾,有时候也会过量的,这样鱼缸里就会存有杂质,最多也就是再过三五天的时间,鱼房老板就使用一个很粗的水管给它们抽底换水了。
而大部分的体质强健的七彩苗,大小最多也就是一厘米左右吧,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它们完全可以顺利的躲过水管强大的吸力,只有极其个别的才会被水管抽取到,而这样的鱼苗就直接被淘汰掉了,即使不淘汰,它们早晚也会患病。
像是上述鱼友所说的,自己使用六瓦的水泵,金鱼苗都能被抽取到,我的金鱼苗起水游动大约十来天,和孔雀鱼苗一样的大小,我也照样开启了16瓦的水泵,并没看到它们被抽取过,原因会与鱼缸的水流和水体的大小以及金鱼的体质、饲养密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这是需要我们多方面看待的,不能以一个水泵的所谓功率大小,就去说明小鱼苗能不能被抽取的问题,包括了我的这个黑壳虾的小虾缸,我也是安装了一个小外挂,目前已经饲养它们五天左右,水质也达到了最好的状态,小虾米还没有一厘米长,我也从来没有看到它们被小外挂抽取过。
包括了我以前繁殖的蓝曼龙、斗鱼苗、燕鱼苗等,至于多大小,能使用多大的水泵,鱼缸的水体和密度又是多大,完全要靠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既然能被抽取到,那就关掉就是了,或者更换水泵,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
我连燕鱼、金菠萝产卵的时候,水泵还是开着的呢,那得看鱼缸的水体多大,以及它们在距离水泵多远的地方繁殖,那个地方的水流又会有多大,哪有仅凭一个因素就可以判定一个问题的答案呢?
我早就说过了,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永远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我们自己的饲养方法罢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tpetblog.com/10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