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原产地位于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沿岸,在美国乃至全球都是最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美国红鱼也算得上是“水产明星”了,深受消费者追捧,“人气”常年居高不下。
众所周知,美国人对食用鱼是出了名的挑剔,其中一个硬性要求就是肌间刺少。美国红鱼仿佛就是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而出现的,和罗非鱼、鳕鱼、三文鱼一样,美国红鱼不仅刺少,而且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吃起来还不油腻。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消费者对红鱼的喜爱程度一度到了痴迷的地步。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吃货们就把红鱼吃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这也足以说明美国红鱼是多么“深得人心”了。
美国红鱼:因美味而“走红”,却招来杀身之祸?
美国红鱼有很多叫法,比如红鱼、大西洋红鲈等等。由于美国红鱼的尾柄处有一个明显的黑色圆斑,看起来很像眼睛,因此又被称为眼斑拟石首鱼。
尾柄处的黑斑是美国红鱼标志性的识别特征
关于美国红鱼,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繁殖季节被捞出水面的时候,红鱼的肌肉会相互摩擦产生气泡,发出的声音好像听起来像在敲打低音鼓,因此也被称为红鼓鱼。
从体型上来看,美国红鱼属于典型的大型鱼类。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垂钓爱好者曾捕获过一条体长150公分、体重23公斤的巨型红鱼。在198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出水的另一条美国红鱼,体重更是达到了42.6公斤,刷新了红鱼的世界纪录。
巨型美国红鱼是众多游钓选手梦寐以求的目标
当然,最让美国人欲罢不能的还是美味的烧烤红鱼排,其次就是烟熏红鱼肉。一道道的招牌菜被推出后,红鱼很快就赢得了一大批铁杆儿粉丝,这也直接导致美国的野生红鱼遭到了过度捕捞。
美国红鱼在佛罗里达州是非常受欢迎的游钓鱼种,但是由于捕捞和游钓现象非常严重,红鱼一度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困境。到了80年代后期,眼看着野生的红鱼就要被捕绝了,佛罗里达州政府不得不通过行政命令来减少人为的捕捞压力。当地政府只允许捕捞体长在46~68公分范围内的红鱼,而且每个人只允许捕捞一条。
被钓获的美国红鱼
但即便如此,美国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红鱼的捕捞,红鱼的数量依然在急剧减少。到了2007年10月,美国政府开始对红鱼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活动,及时补充了美国红鱼的野生资源,这一系列养护措施才得以真正保住了红鱼这一物种。
美国红鱼引种到中国,再度“走红”?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的水产养殖走上了快车道,国内的专家也一直在寻找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佳的优良品种,美国红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引入到中国的。
1987年,我国台湾省率先从美国引进了红鱼并在1989年成功突破了人工繁殖技术。之后,海南和福建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美国红鱼的规模化养殖。如今,山东、辽宁等北方的沿海省份也相继加入进来,国内的红鱼养殖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就这样,美国红鱼在中国沿海地区“安家落户”,被开发成了重要的养殖品种。
人工养殖的美国红鱼
和罗非鱼、鲈鱼等河口鱼相比,美国红鱼的生长速度明显更快。在海南、福建等地,红鱼在当年就能长到1公斤,最大个体能长到3公斤。在北方沿海地区,由于水温较低,红鱼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以青岛为例,如果从0.8公分的鱼苗开始养殖,一年后体重能长到500克左右,这时候就可以陆续上市了。
此外,美国红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海水、淡水、半咸水环境中都最能够正常生长,而且对2~33℃范围内的水体也有很好的适应性。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公鱼的耐低氧能力很强,当溶解氧含量低到2.2mg/L时也能够存活下来。因此,无论是海上的网箱还是内陆的池塘,都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2016年,山东青岛迎来美国红鱼鱼汛,钓获的红鱼普遍在1-2公斤左右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红鱼养殖产量已经达到了7万吨,而且绝大多数产量都是近海的网箱养殖贡献的。众所周知,网箱养殖很容易引发逃逸事件,一旦遭遇台风等强对流天气,箱体就很容易被破坏,红鱼的逃逸事件也就在所难免了。
另外,有些不知情的民众也会购买美国红鱼的幼苗放生,这也给美国红鱼的泛滥埋下了安全隐患。
美国红鱼会在中国近海泛滥吗?
和在南方泛滥的罗非鱼相比,美国红鱼的潜在威胁性显然更高,因为罗非鱼是典型的热带鱼,当水温低于10℃时就会死亡,在北方地区无法顺利过冬。但美国红鱼就不同了,该物种最低能适应2℃的低温,因此温度并不是阻止美国红鱼向北方扩散的“生态红线”。
不同规格的美国红鱼
那么问题来了,近海网箱中逃逸的美国红鱼会在中国沿海泛滥成灾吗?
国内的研究人员曾专门调查过逃逸的美国红鱼,结果大大出乎意料:仅仅是在浙江近海就有上百万尾美国红鱼的苗种!
从2004~2006年,研究人员捕获到的野生红鱼体长在17~83公分之间,最低体重为110克,最高体重超过10公斤。这些野生红鱼的年龄在1~7龄之间,而美国红鱼只需要3~4年的时间就就能够发育成熟——这也就意味着,逃逸的美国红鱼中有不少已经发育成熟。
更要命的是,美国红鱼的繁殖力非常强悍。雌鱼达到性成熟后,怀卵量最多能够达到200~300万枚,而且可以多次分批产卵。即便逃逸的数量较少,美国红鱼也很有可能在几年时间内就形成规模庞大的种群,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美国红鱼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胚胎
更让专家们担忧的是,浙江沿海的美国红鱼在外观性状上非常接近美国的自然种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红鱼在逃逸后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种质退化现象。换言之,浙江附近海域的环境非常适合美国红鱼的生长。美国红鱼虽说不一定会泛滥,但对我国本土鱼种的影响(如大黄鱼、小黄鱼)还是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美国红鱼:是“功臣”还是“杀手”?
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美国红鱼在中国近海形成自然种群的可能性非常高。这些鱼不仅能够成功在中国生存下来,而且生长状态还非常好。从青岛到海南,不少海钓选手都声称钓获过美国红鱼,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专门钓红鱼的团体组织。由此可见,红鱼的野生种群在南北方都有分布,而且数量相当庞大。
可能很多人认为,美国红鱼既然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那么把它“请”到餐桌上来消灭,岂不是一举两得?然而事实上,市场上销售的美国红鱼基本上还都是人工养殖的,想要“吃绝”野生红鱼无异于天方夜谭。另外,将所有逃逸的美国红鱼全都“缉拿归案”也不现实,因此“吃”并不见得能解决红鱼泛滥的问题。
有一点可以确定,逃逸或放生的美国红鱼肯定会影响中国近海的生态系统,改变食物链和营养结构,目前的生态损失还无法评估,但这张“生态罚单”已经在所难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tpetblog.com/1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