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们这都是阴雨天,虽然阴雨天行动不便、钓鱼不舒服,但是就钓况而言是很不错的,哪怕是中午、下午这些原本不怎么上鱼的时间,也有口。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口,远的不说,就说这两天我钓的几个地方,每天基本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局面。我相信其他地方也一样,不可能所有人都钓到鱼、都钓的一样好,位置、钓法、经验都会导致鱼获出现差异。
就比如前两天我在野河作钓,用蚯蚓挂钩鲫鱼咔咔连杆,而旁边用商品饵的几位要么是一条都没有,要么尽钓些小杂鱼。我钓到了,他们没钓到,人家肯定疑惑,于是就问我用的是什么配方,是不是加了小药。
我如实回答:没有加小药,配方也不讲究,就是常见的蓝鲫、918.上鱼多和配方没关系,因为大部分鱼都是用蚯蚓钓的,饵料只是偶尔抽几竿,诱鱼的同时顺便补点窝。
但钓友显然不信,拿起我的饵料闻了又闻,在味型上没有发现明显区别以后又把注意力放在了线组搭配和浮漂调钓上。
但说起这两点,我就更不知该如何回答了,野钓鲫鱼的线组,主线我用的最多就是1.0.子线0.4~0.8都用,上场率最高是0.6.鱼钩基本是四号伊豆或者3号袖钩。调钓的话,用饵料一般调五钓三,用蚯蚓就调平水钓二三目,或者直接小跑铅。
你们觉得我这个线组怎么样?是不是很普通,或者感觉还偏细?其实和身边的几位钓友比,我的线组已经是很粗了。人家用的都是0.6、0.8的主线,0.3、0.4的子线,鱼钩就更离谱,都是0.5号袖钩大一点就是1号袖钩。所以站着他们的角度来看我的线组搭配,会觉得很钝,所以就更奇怪我能连杆鲫鱼了。
如果钓位相同、窝料饵料一样,钓手的经验水平也差不多,在这样的前提下,线组越细肯定越好,无论是信号传递还是入口性,都要更胜一筹。但问题是,当时我用的饵料是蚯蚓,而钓友则是商品饵,可能那天的鱼就是认准了蚯蚓,所以线粗点、钩大点,鱼也都无所谓了。
钓鱼是个系统工程,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鱼获,但是这些影响鱼获的因素也有大小之分,比如有些影响会大一点,比如钓位、资源、天气,有些影响则会小一点,比如线组、调钓等等。
所以说你要想和别人比鱼获,那肯定是要先考虑那几个对鱼获影响最大的因素。比如说资源这个事,一个高手各方面都做到极致,线组放到最细、浮漂调到最灵,饵料也用最贵最好的,可即使这样,也仍然比不过一个新手在鱼塘钓2个小时的鱼获。为啥?鱼塘鱼多啊,这就是降维打击啊。
同理,在同一条河作钓,大家面对的资源都是一样的,但依然有人连杆有人空军,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钓位,要是坐在鱼堆里,可能闭着眼都上鱼,哪怕锚都能锚两条上来,而要是坐在一个鱼不去活动的位置,任你饵料再好、线组再细、浮漂再灵、钓法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资源、天气、钓位这些最能影响鱼获的因素都排除了(比如大家都一样),那接下来就得看窝料、饵料、钓法、装备了。回到前面说的,当时我和那几个钓友也是在同一条河垂钓,钓位也差不多,为啥我能连杆鲫鱼,他们只能钓小鱼甚至空军?因为打窝不一样,饵料不一样。
野钓很多人都是喜欢打重窝,钓什么鱼都是重窝,就好像窝料不用钱、生怕不能把鱼喂饱似的。我钓鲫鱼,大部分时候就是打一点酒米,而且打的很抠门,就真的是一点点,如果小鱼不闹可能稍微混点商品饵,小鱼闹就混泥巴。
简单做一个底窝以后,接下来我的钓法就是用商品饵抽频率(在小鱼闹窝不是很凶的情况下),抽频率是为了快速诱鱼,把更多的目标鱼引到窝中。窝子里有鲫鱼了,如果商品饵能很顺利的钓上来,那是最好不过,因为商品饵操作方便、且能边钓边诱。
如果鱼口不是很好,包括口弱、口乱、总脱钩跑鱼,那么我就果断换蚯蚓。换了蚯蚓也不是一直钓到结束,中途还得拿商品饵再钓几竿,因为蚯蚓的诱鱼能力不强,一直用的话窝子里的鱼就是钓一条少一条,至少台钓这种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用点粉饵去诱一诱的,除非杂鱼闹的太疯。
而其他的钓友,看似小钩细线小漂,把灵敏度放到了极致,但殊不知这样反而是给小杂鱼提供了方便,饵料一入水杂鱼就围上来抢食,根本到不了底。而且浮漂大幅度上顶下顿,还时不时黑漂,你又不得不起竿,频繁起竿小杂鱼就更多了,这样就陷入了死循环。
还不只是这样,在某些时候,鱼活性不好,就经常会出现吃蚯蚓等活食而不吃商品饵甚至抗拒商品饵的现象,那么这样一来,你要是坚持不换饵,只在线组、浮漂等无关紧要的事上做调整,那对鱼获是没有任何改善的。
我不知道以上说的大家能不能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就再看一遍好了。我并没有说蚯蚓一定比商品饵好用,也没有说线组搭配、浮漂调钓就一点都不重要,只是告诉大家钓鱼一定要先摸清鱼情,根据鱼情去制定钓法,关键要明白哪几点对鱼获影响是最大的,这几点要特别关照才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tpetblog.com/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