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钓鱼,一共有三个环节,泥鳅找窝,泥鳅布窝,抓口。
泥鳅适合钓的鱼种很多,如红尾、翘嘴、鳜鱼、黑鱼、鲢鱼等,只要是中上层掠食鱼类,都会对全水层乱窜的泥鳅,有强烈的攻击欲望。
钓鱼用的泥鳅,必须是鲜活的,病怏怏的就不太不合适了,只有活性充沛的泥鳅,才能做到活力十足,全水层乱窜,进而吸引掠食鱼进攻,那到底什么是找窝、布窝呢?
一、泥鳅钓鱼第一环节,找窝
用泥鳅钓鱼,要区分生窝,还是熟窝。生窝的意思,就是从来没有用泥鳅打窝诱聚过的区域,第一次用泥鳅打窝。熟窝,是过去的一到三个月内,已经用泥鳅打过窝了。
用泥鳅作钓讲究季节,一般用在7~9月比较多,时间过早、过晚,都会因为水温较低,掠食鱼的摄食欲望不太高,就算用了,也没什么好效果,性价比不太高。
每年的7~9月,一则,因为水温较高,能有效刺激掠食鱼的摄食欲望,另一方面,因为这几个月,往往也是掠食鱼繁殖、产卵的季节,掠食鱼类也需要补充大量的动物蛋白类饵料。
所以每年的7~9鱼,有经验的钓友,会寻找水面大的水域,专门在河道、河流等水域,选择近岸蜿蜒、凹凸明显的地形,先放上2~3斤的泥鳅,观察一下是否有掠食鱼攻击泥鳅。
泥鳅会全水层乱窜,但能运动的区域和空间并不大,只要选择的水域,有掠食鱼群的存在,必然会攻击泥鳅,造成的动静非常明显,如果泥鳅打下去,没有任何动静,则需要换一个类似地形的区域。
二、泥鳅钓鱼钓饵第二环节,布窝
在确定好抛洒泥鳅的区域之后,根据所选水域,到底是生窝,还是熟窝,我们的做法有点区别。
1、打生窝
每隔3~4米左右,用水舀子打下1~2斤左右的泥鳅,人多(2~3人以上),就选择5~10个左右的区域,专人抛洒泥鳅,第一次扔20~30斤左右。如果只有1~2人,就选择3~5个区域抛泥鳅,第一次扔10斤左右。
然后每2~3个小时,用水舀子抛5~10条泥鳅,每次抛2~3次就可以了,每个抛窝的区域都这样补,一直到有鱼给口,就改为4~5小时左右补上一次就可以了。
2、熟窝
熟窝,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用的泥鳅数量也没有那么多,选择2~3个抛洒泥鳅的区域,最好是以前抛洒过的窝子,相隔3~5米即可,首次抛上5~8斤左右泥鳅。然后每小时按照一次次10~20条泥鳅,抛2~3次,一直到有鱼口,改为每2~3小时补上一次泥鳅就。
三、泥鳅钓鱼第三环节,抓口
没用过泥鳅钓鱼的钓友,首次用泥鳅钓鱼,会发现一个很郁闷的问题,进窝鱼群疯狂攻击泥鳅,漂相会很明显,提竿一看,泥鳅都被咬烂了,但是居然打不中死口。
这是因为,泥鳅的体型比较修长,很多钓友会用挂蚯蚓、挂小鱼虾的挂钩方式,将鱼钩挂在泥鳅的尾部或者头部,这样进窝鱼抢食泥鳅的时候,要么咬中头,要么咬中尾,刚好避过了鱼钩。鱼钩挂泥鳅,多挂在背鳍处,这样不管进窝鱼咬泥鳅的哪一部分,都会正好咬中鱼钩。
做好以上三个环节,就可以等着提竿抓口、中鱼了。但是,泥鳅钓鱼,最难的却不是找窝、布窝,而是抓口,除了泥鳅挂鱼钩的区域,还有这么三点细节需要注意,因为做不到,刺鱼不难,难得是鱼被刺中之后,将其提上来。
细节一、提竿太慢
掠食鱼类在水中的游动速度非常迅捷,其爆发力远超鲤鱼、草鱼等素食、杂食鱼类,所以掠食鱼吞食泥鳅后,感觉到异物并吐出鱼钩,间隔非常短。而且掠食鱼鱼唇内部的坚硬程度,比鲤鱼、草鱼结实的多。
黑漂才是提鱼,用在掠食鱼身上,是不太现实的,等到浮漂沉没,再提竿,鱼早都脱钩了,所以,一定要漂动就提竿,做到主动刺鱼,别担心主动提竿刺鱼会惊吓鱼群。
注意事项二、鱼钩不能太小
掠食鱼和杂食、素食鱼除了食物有明显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掠食鱼的鱼唇,张开的幅度都比较大,比如红尾、翘嘴,刚成年的鱼,成年人的拳头,都能塞进去。
用钓鲤、草的思路垂钓掠食鱼,鱼钩的号的选择小了,刺鱼的成功率有多低,对比下野钓时用小钩垂钓大鱼,后果不言而喻。
注意事项三、竿身不能太软、太短
野钓往往会建议用较软的竿身,但是用泥鳅垂钓掠食鱼,不能按照这样的思路,还是同样的原因,掠食鱼中钩后挣扎的力度和爆发力非常大。
如果竿身太软、太短,很难发力,就算刺鱼成功,也会因为鱼的挣扎而脱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多建议用4.5~5.4米的长矶竿,硬度要大。这样一旦有鱼中钩,能利用竿身的高弹性,快速刺穿鱼唇,脱钩的概率,就大大的降低了。
最后,泥鳅钓鱼,算是一种讨巧的技法,其实并不被主流钓鱼圈所认可,这种钓鱼方法,投入大,收获大,往往所过之处,水域内方圆30~40公里内的掠食鱼,能被垂钓一空,对水域的生态影响非常大,而个人用1~2斤泥鳅钓鱼,又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所以圈子里管这种组团用泥鳅钓鱼的人,称其为泥鳅党,可想而知,这肯定不是什么好称呼。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tpetblog.com/6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