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钓友不论是钓鲤鱼还是钓鲫鱼都习惯钓底,虽说鲤鱼和鲫鱼在习性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属于底层鱼,但两者的觅食方式是有差异的,我们从其嘴型上就能看出区别,鲫鱼的嘴是正常状态,而鲤鱼的嘴呈上包天状,尤其是在自然水域环境长大的鲤鱼更加明显,也就是说鲤鱼更方便吃落在水底的食物或者干脆拱底觅食。
而鲫鱼却不是这样,吃相要文静得多,就是吃水底洒落的食物也是低头撅屁股吃,几乎不会拱泥土找食物,更多时候是在离地5-10公分处游弋,发现食物再俯身去吃。
钓友们常说,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鱼,这样才能增加咬钩率。那么我们钓离地5-10公分,鲫鱼不用过多改变体位或根本不用改变体位,饵料就悬在嘴边,是不是吃起来很方便?
很多钓友钓鲫鱼采用抽窝的方式,边诱边钓,是利用不断雾化和撒落的细小碎末来吸引鱼。大家想到过没有,雾化和撒落是针对悬浮状态的饵料而言,饵料一旦落到水底就谈不上雾化更谈不上散落,对鱼的吸引力自然大大降低。
另外,雾化好的饵料在下降过程中出现雾化、撒落,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鱼的上浮,竞钓大师们为改变鱼层不就是这么做的吗?所以如果你是采用边诱边钓的方式,建议钩饵最后停留在离底5-10公分处,雾化和散落会持续,鱼更容易寻觅到钩饵。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这句话针对垂钓鲫鱼来说尤其如此。于是很多钓友钓草边、钓草窝,但这样的区域水底绝非是干干净净的一马平川,水底存有诸多的杂草或其他障碍物,如果钓底饵料会进入它们的缝隙,导致鲫鱼想吃也无从下口,更谈不上咬钩。
但如果你钓离底5-10公分,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难题,不仅不容易出现挂底,避免损失子线和不能顺利垂钓,更重要的是方便了鱼儿咬钩,增加了鱼儿的咬钩率。因此,在这类水域,离底钓法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
很多钓友都知道,当水温升高时,底部水体的氧气含量会较低,如果鱼塘或河流底部缺氧,适合鲫鱼生存的水层会相应上升,鲫鱼就会离开底部,以获取更多的氧气。
此时,鲫鱼就在底部和中层之间游动,不会再下沉到水底,为的是更好地适应水体环境。虽说因外部环境因素上浮了鱼不好钓,但如果你把饵料送到它的嘴边,还是会吃上几口的,因此,在水温升高的情况下,鲫鱼很可能会离底5-10公分或去更高的水层,我们钓离地自然会增大咬钩率。
通过以上阐述让我们知道了钓鲫鱼时钓离底5-10公分要远远优于单纯钓底,尤其是在上述的几种情况下,离底钓法会大大增加鲫鱼的咬钩率,此时大家就别再傻傻钓底了,钓离底5-10公分的优势会更大。那么怎么调钓成钓离底5-10公分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第一步还是重铅找底,下拉浮漂一个子线长度外加5-10公分,然后带饵修剪铅皮,让浮漂露出你平时习惯的观漂目数即可。我一般是设定钓目为2-3目,感觉是最合适的钓目,有轻微动作就可以尽收眼底。
最后强调一下,离底钓法是一种调钓得非常灵的钓法,如果所垂钓的水域是有严重走水或者是小杂鱼非常多的极端水域,这种钓离底5-10公分的钓法并不适用,大家还是要退而求其次,去采用钓底、双铅钓法或者跑铅钓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tpetblog.com/6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