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鲨鱼突然出现在一个水箱中,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水族馆工作人员称,这个水箱近10年来,从未养过雄性,只有雌性。它是怎么冒出来的?
水族馆将这只鲨鱼宝宝命名为“伊斯佩拉(Ispera)”,它较为稀有是真鲨目,皱唇鲨科,星鲨属中的一种,物种名称为Smooth-hound。这种星鲨分布大西洋东部、地中海等地。主要生活在50-625米深的海洋中。成年后体长可达2米左右,初生幼崽大约在35厘米左右。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认定为濒危物种。
在繁殖期,雄性与雌性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有性生殖。然而,意大利撒丁岛的卡拉古诺水族馆中仅圈养了两只雌性,显然不具备有性生殖的条件。
显然伊斯佩拉是其中一只雌性星鲨的孩子。但关键是爸爸是谁?
孩子的爸爸是谁?
伊斯佩拉有可能有爸爸,也有可能没爸爸。在此之前已经有鲨鱼出现“延迟受精”的案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孤雌生殖(无性繁殖)”。
延迟受精指的是鲨鱼交配后,雌性鲨鱼并没有让卵子与精子结合,而是在体内将精子存储起来,这是鲨鱼在繁殖策略上的一种升级。
当年幼的母鲨还未成熟时,可以先找雄性鲨鱼获得种子,晚点再“怀孕”。或者是母鲨选择先“不生”,等到食物充足再进行孕育,从而保证幼崽的存活率。
2015年,美国斯坦哈特水族馆,有一条点纹斑竹鲨生下了宝宝。据水族馆记录,这只成年的点纹斑竹鲨,最后一次与雄性鲨鱼关一起是4年前的事情了。经过DNA鉴定,鲨鱼宝宝有一半的DNA并非来自母体,可见还有另外一只鲨鱼贡献了另一半DNA,这很可能就是4年前的那只雄性鲨鱼。
1998年,美国最大的动物园“亨利·杜利”,圈养了3条野生的雌性窄头双髻鲨。这三头母鲨在野外捕获时,还都达不到繁殖的年龄,圈养期间也并未接触过公鲨,但2001年水族箱内却出现了幼崽。
有科学家猜测应该是延迟受精。不过,它们被捕获时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完全不可能进行繁殖行为。由于事情出现的年头也较早,当时大多数这种情况都被归咎于“延迟受精”,也有科学家大胆猜测是雌性鲨鱼自己生的幼崽的,但却当作“奇闻异事”进行报道。
2007年,这头凭空出现的窄头双髻鲨突然死亡,研究人员为了分析其死因对它进行了检查。最终发现鲨鱼死于其他鱼类的攻击,同时发现鲨鱼体内并不存在雄性鲨鱼的DNA。与圈养的三条母鲨进行比对发现,幼鲨DNA竟然与其中一条母鲨出现惊人的相似。可以理解为,幼鲨是母鲨的复制品,或者说是克隆品。这说明窄头双髻鲨存在“孤雌生殖”。后来,科学家发现有很多鲨鱼存在孤雌生殖。
2016-2017年,日本Uozu水族馆分两次,共出现了7条角鲨宝宝,该水族馆8年没有圈养过雄鲨。两次DNA分析都显示幼崽体内只存在母亲导向的基因。
或许没有爸爸
最早出现“延迟受精”的案例时,科学家认为种子在母鲨体内的存活率不会超过5个月,后来越来越多的案例不断更新着科学家们的认知,点纹斑竹鲨就延迟了4年之久。
不过,卡拉古诺水族馆中的星鲨隔离雄性的时间长达10年,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伊斯佩拉诞生于孤雌生殖的可能性较大,否则“延迟受精”的记录将再次刷新。如果DNA鉴定结果与其中一只母鲨相同,那么伊斯佩拉将是皱唇鲨科首个“无性繁殖”被人类发现的案例。
(无性繁殖的火鸡)
通常,孤雌生殖发生在低等植物,无脊椎动物,还有极少数的爬行动物,鱼类与鸟类身上,目前尚未发现哺乳动物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女性能够独自产下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孩子,大家可以想想看会怎么样?
2008年有项数据统计报告:自1960年以来,由于人类捕杀,野生鲨鱼少了70%,还有多种鲨鱼减少了90%,导致了大量鲨鱼处于极危、濒危。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海水中温度、洋流、密度发生变化,大量鲨鱼出现异动,或许是这些原因推动了部分鲨鱼向着更安全、更为定的繁殖策略进行演变,即使这样会降低其种群多样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tpetblog.com/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