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型鱼类之一,产量位居全国淡水养殖鱼之最。
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属中上层鱼类。鲢鱼又称为白鲢,鳙鱼被称之为“包头”、“花鲢”、“雄鱼”等!鲢鳙在水产养殖领域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几乎任何养殖水域都不缺少它们的存在。
同样是淡水鱼,但是,在多地却一度成为严令禁止垂钓的鱼种,甚至于某些水域都到了钓鲢鳙罚款、拘留的地步!为何鲢鳙的地位会如此特殊?
保水专家鲢鳙,国产版水中“清道夫”?!
鲢鳙之所以有着特殊的水产地位,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鲢鳙有着诸多的别类称号,“水中环卫工”、“水质净化器”、“国产清道夫”!
之所以如此称呼它们,这也因为鲢鳙有一个不同于其他鱼种的特殊功能,它们的腮腺细而密,很难摄食<10 um的食物颗粒。所以,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一个水域一旦有着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控制水质变肥,水华泛滥!
鲢鳙的这一特殊存在,可不是空穴来风的。
案例一:
上世纪80年代,千岛湖的蓝藻现象爆发了,不仅那次,在随后的1998~1999年两年里,千岛湖更是连续爆发蓝藻“水华”。为此,千岛湖每年投入60万斤鲢鳙鱼苗,在多年的尝试之后,千岛湖的蓝藻病得到了很好的整治。也是因为鲢鳙的存在,千岛湖才有了如今的国家I级水质标准!
案例二:
2007年的太湖水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直接催生了当地对太湖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危机爆发后,无锡市政府和当地居民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治理措施。为了清除蓝藻,无锡市还出动了上百艘打捞船,每天有上千人不停地打捞浮在水面的“蓝藻膜”。
为此,太湖方面就想到了“以鱼治水”的方案,在统计太湖水域面积之后,依照比例投放鲢鳙。最终,在2009年~2014年间,太湖流域放流并回捕的鲢鳙累计消耗了35.5万吨的藻类,平均每年消耗5.9万吨。在这些藻类中,蓝藻累计被消耗了19.2万吨,平均每年被消耗3.2万吨,效果颇为理想。
鲢鳙为何会成为各水域禁钓鱼种?
鲢鳙能成为多地水域的主要养殖目标,净化水质不是第一位。之所以能被大量投放养殖,最主要的原因是,鲢鳙有着极强的成长速度,较低的患病率低,超高的成鱼产量,而且鲢鳙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是值得养殖的优良鱼种!
而对于钓鱼人而言,鲢鳙也是垂钓的热门鱼种。它不仅垂钓手感极佳,而且它的垂钓类型简单,出鱼几率较高!
垂钓爱好者都知道,只要方法得当,只要是水域鲢鳙稍微有些密度。那么连杆真的不是梦想。
鲢鳙属于群居鱼类,所以,一旦有一尾进入窝点,那么就说明,鲢鳙大军即将到达,只要线组鱼竿够结实,爆护绝对不是梦!
在钓鱼界,鲢鳙的垂钓思路一直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连钓带锚。由于觅食习性关系,鲢鳙一旦遇到粉状雾化带,它们就会睁开大口,争相吸食粉妆饵料。
由于一进就是一群,同时嘴大吐、吸力度强,这也促成了浮漂漂相很乱的原因,增加了钓鱼人漂相的判断难度,所以,才有了很多小伙伴经常垂钓锚到鲢鳙的现象!
其实,想要钓好鲢鳙也不是难事。只要各方面都做好调整,正口鲢鳙也不是很难的。
第一:饵料雾化状态调整好,鲢鳙的觅食方式是吸食,所以,饵料的状态不能太散,也不能太粘。太散容易脱落,太粘缺少雾化剥落状态,不利鱼入口即化的特点!
第二:水层找好,钓鲢鳙说简单也简单,但是,难起来也是让人头疼的。由于是中上层鱼类,所以,垂钓的时候,找鱼群水层很重要。所以,垂钓之时,一定要根据水深,一层层去搜鱼层。通常垂钓习惯都是以浅往深找。通过浮漂漂相,以及中鱼位置控制深浅。一般是漂相较乱,有口打不到,那就说明水深不够,要适当的增加水深!
第三:浮漂调目调整,钓鲢鳙一直都是以钓浮为主,所以,这时调漂尽量以带饵调为优先选择。通常的垂钓习惯就是,带饵调2~3目,以抓浮漂上顶后的那一个下顿动作为准!
之所以鲢鳙会成为禁止垂钓目标鱼种,净化水质,好钓是一方面。同时,鲢鳙的经济价值也是原因之一!
而很多中小型水域,鲢鳙几乎都是以人为投放为主,很少有水域能够促成鲢鳙繁殖的,因为鲢鳙的自然繁殖条件苛刻。所以,基本就是钓一条少一条,禁止垂钓也成了必然选择!
总结
作为淡水鱼最为普遍的存在,鲢鳙虽不是珍稀鱼种,但是,它却因为其自身特点,最终站在了很多珍惜鱼种都无法超越的存在。这也许就是为何很多水域禁止垂钓,和多地小型水域垂钓鲢鳙,老板出价超高的原因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tpetblog.com/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