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历史考究的最早养猫时间在3000年前,那时候的先民们就已经发现猫会抓老鼠了,并且将猫会抓老鼠的这个规则用在了看守粮仓上。
在此后的3000年里,有粮仓的大户人家总会养一些猫跟狗,这就是所谓的猫狗不分家!
意思是,一个富裕家庭里,如果想日子过得好,得有猫有狗,猫代表着家里有粮仓,狗代表着家里有财产。
并且猫狗分工非常明确,猫主内,狗主外:猫咪保护内宅里的粮仓跟家具不受损坏,狗狗保护外院不受陌生人侵扰的同时,也保护猫咪不受惊吓。
以上的猫狗不分家,以及猫住内,狗主外的画面是不是非常和谐有爱?但是这些和谐有爱,都是建立在猫咪会抓老鼠的份儿上的!
古话就有,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很明显,古人认为猫咪好不好,最大的衡量标准是猫咪是否会抓老鼠。
可是现在的家猫,有几个会抓老鼠?那么问题来了,猫是不是天生就会抓老鼠?为什么原来的猫会抓老鼠?而现在的宠物猫都不会抓老鼠?
猫为什么会抓老鼠?
猫是天生的猎手,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听说过,猫能抓住老鼠,跟猫咪的自身硬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猫的视力并不好,但是猫的运动神经,跟感知力非常发达,发达到什么程度?发达到如果将猫的运动天赋,跟人类相比,人类弱爆了,人类需要训练才能做到的动作,猫咪天生就会。
并且猫的听力比狗还强,强到20米开外,一只小老鼠发出细微的响动,猫就能精确定位老鼠的方位,误差不会超过0.5度!
更神奇的是,猫的声音定位是立体的,同样一声响动,狗听到后,会给出这则声音来自东方向,50米外,而猫听到后会给出这则声音来自东方向50米开外,3楼。
如果猫咪将自己精准的听力,跟发达的运动神经,和强大的感知力度相互配合的话,其瞬间的爆发力能跟上时速为70公里的球体!
下图为一只胖猫在玩玩具球,球体初速高达70公里每小时,虽然猫咪最终没有抓到球,但是在球体整个弹射过程中,猫咪一直在跟着球体腾挪运动。
由于球体运动太快,人的眼睛根本看不到球,可是猫咪能跟上球的速度,并且做出各种腾挪动作,真是力与美的结合!
猫有柔软的身体
除此之外,猫咪还有非常柔软的身体,江湖中更是有传言,猫是水做的,笔者觉得这丝毫不夸张。
如果您要问猫有多柔软的话,请看下图:
看到此情此景,笔者只想问一句:骨头呢?你的骨头去哪里了?
猫还有锋利,且尖锐的爪子
养猫的铲屎官说没被猫抓过,笔者是不信的,所以猫爪子有多锋利,谁养猫谁知道!
并且主人被猫抓伤,大多数时候都是跟猫咪玩的时候误伤,可是一旦猫咪用锋利的爪子去对付老鼠,您想想老鼠能跑的了吗?
猫天生具备抓老鼠的硬件
所以当精准的听声辨位,跟强大的的运动天赋,和敏锐的感知力,以及柔软的身体,尖锐的爪子组合在一个动物身上的时候,那这个动物将是天生的猎手无疑,这就是猫!
因此古人说的没错,猫天生会抓老鼠,因为猫天生具备抓老鼠的硬件,但是为什么现在吃宠物猫不会抓老鼠?甚至能和老鼠和平相处?
猫抓老鼠是一种传承
一只猫是否会抓老鼠,光靠自身的硬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传承,目前会抓老鼠的猫基本都生活在农村里,为什么?
第一:猫是肉食动物,可是自古以来,农村里养的猫,您见过那个主人给猫咪喂肉?笔者小时候见过祖奶奶喂猫,喂的是馒头,猫咪也会吃,但是只会吃一两口,所以自古也有猫食量小的说法。
其实并不是,猫是肉食动物,如果吃多了五谷类食物,对猫咪肠胃会造成伤害,所以农村养的猫只要想吃肉,就必须自己抓老鼠。
第二:农村里的猫会抓老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妈妈教!
农村里的猫大多都有传承,母猫生了小猫以后,等小猫稍微长大一些,猫妈妈就会出去抓老鼠给小猫吃。
猫是肉食动物,吃肉吃习惯以后,不可能再去吃五谷,猫妈妈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给以后教小猫抓老鼠打基础,这叫食髓知味。
下图为有主人的猫咪,猫妈妈依然出去抓了老鼠,回来喂小猫,主人边开门边嘟囔。
主人:“给你吃的了,还出去抓老鼠给小猫吃”?
母猫:“你懂啥,我在教它们学抓老鼠。”
等小猫们吃肉吃习惯以后,再长大一些,猫妈妈抓老鼠时,就会带上小猫,或者抓活的老鼠带回来让小猫们练习。
为啥宠物猫不会抓老鼠
我们反观城里的宠物猫,虽然它们也具备抓老鼠的先天硬件,可是日常生活中,主人们给宠物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甚至肉食多到吃不完,所以宠物猫为什么要抓老鼠?
其次,宠物猫根本就没有传承,它们的猫妈妈都不会抓老鼠,更别提教小猫抓老鼠了。
另外,养宠物猫家庭,大多都是单元楼,房间里哪里来的老鼠给宠物猫抓?
宠物猫:“抓啥老鼠?有肉吃还抓老鼠干嘛?再说了,我妈也没教我抓老鼠啊”。
因此现在的宠物猫基本不会抓老鼠,甚至有些宠物猫能和老鼠和平相处。
如果真的要问宠物猫不会抓老鼠,错在哪里,怪谁?笔者认为,错在主人,并不怪猫,是主人扼杀了部分猫咪的抓老鼠天性。
但这又是顺应时代的变化,因为目前人们养猫环境就是如此,孰对孰错谁又说的清楚?
古时候猫抓老鼠,是因为主人需要,现在猫不抓老鼠,也是主人需要,仅此而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tpetblog.com/29165.html